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集团新闻
集团新闻返回

领袖访谈 | 朗诗与观点面对面:思想者田明

时间:2018-08-07

- 本文转载自观点地产新媒体 - 

40岁下海经商至今,田明的每一步都非常清醒和谨慎,投身地产洪流,他拒绝做一个赌徒,即使这看上去充满诱惑。

他频繁出现在不同的论坛,质疑浮躁、反思行业,用低沉、冷静的声调说出人们容易忽略的常识。

他变成了表面上的高调主义者,既被追捧,也被质疑,但当他坐在那里,和我们对话时,你会发现他依然是那个深沉、坦然、勤于思考的田明。

来到朗诗总部再次拜会田明,与上次不同,公司门口的铭牌已由“朗诗绿色地产”改成了“朗诗绿色集团”,如今地产二字已经装不下朗诗的雄心。

早在3年前,田明就已带领朗诗开始由重转轻,眼下整个行业都在研究转型时,朗诗已步入正轨,并开始着力发展长租和养老等新的业务。

2017年,朗诗签约销售额为人民币320.53亿元,其中非朗诗权益销售203亿,获得开发服务收入7.5亿,增长21%,带来了可观的利润增长,而这一部分是源于朗诗的服务和运营能力。

换句话说,即便朗诗不再拿地,也能获得不错的盈利,这是田明的商业模式。

不停地工作,使田明看上去显得有些疲惫。采访几天前,他刚刚横跨了美国的东西海岸,奔走于纽约、洛杉矶和波士顿之间,这次行程,田明确定了他们在美国的第16个项目。

美国是朗诗在海外唯一的市场,因为田明认为,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房地产市场。进入美国5年,目前他们在美国市场的开发规模排名第37位,“美国没有大地产商”,田明补充道。

相比国内,美国市场也更令田明“省心”,在那里,他只需要管战略、投资和用人,其余全部交给美国团队,“会计、出纳、高管全都没有中国人,那就是一帮精干的美国团队,他们都干得很有热情、也很有荣誉感。”朗诗美国项目的客户也绝大部分是本土消费者,中国人只占10%。

常年对美国地产市场的考察和研究,也使田明更加能看清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现状,思考从中而来。 

 聚光灯下 

三个月前,中城联盟董事长年会上,田明接棒成为第十任轮值主席,这是他的第三个社会职务。此前,他已出任了中欧校友总会会长、中国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推进委员会的主任委员。

社会职务令田明更多地出现在媒体面前,而对很多人来说,真正认识田明、听到他的言论或许是在中城联盟的舞台上。

1月7日,他在王石、冯仑、任志强、胡葆森、左晖、黄其森、吴旭等地产大佬面前及公众前接连抛出三个问题:

“这些房子是否安全、舒适、环保、人性化?”

“是不是对于形式上的美过于关注,对于住宅的内涵品质关注太少?”

“我们,受人尊敬吗?”

田明的音调不高,语速平缓,没有大幅度的手势动作,也没有煽动人心的抒情或炽烈的语气,却因为直言不讳的犀利言论沸腾了地产人的朋友圈,这个向来游走在“绿色地产”的孤独布道者一下被推到了聚光灯下。

人们赞他敢言,但他觉得自己只不过是说出认为正确的事,“我觉得常识很重要”,在舆论的包围中,他始终冷静,保持一直以来的理性。

人们惊讶于他突然的高调和改变,但熟悉田明的人知道,从体制内走出来的他从来就不是一个高调的人,“我不会去高调的,我觉得高调的人,都是那种很大气的人。”

当然,每个故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

1999年,中国房地产发展的第11个年头,王石、冯仑、胡葆森等一帮地产人共同成立组建了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策略联盟,那时的三人被称为“中国地产三剑客”。

王石在《大道当然》中曾提到,每年中城联盟成员企业的董事长都有两次固定聚会,一次是新春家宴,一次是中秋家宴。

2010年1月,中城联盟董事长的新春家宴上,王石特意邀请了当时行业内绿色地产做得最好的三位企业家来到深圳大梅沙万科总部,其中就包括田明。

会上,王石对三位不吝赞美,因为绿色地产与他一直想提出的绿色战略不谋而合,他当场呼吁联盟会员向这三家企业学习,并邀请他们加入中城联盟。

随后,朗诗正式加入中城联盟,并和万通、万科等企业牵头成立绿色专业委员会。

后来的故事里,田明挑大梁完成了中城联盟第一次联合采购,总额达到2.2亿元,同时平均采购成本降低了5%-10%,这让王石颇为意外。

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田明接连完成了第二次、第三次联合采购,每次金额都比上一次翻了一番,从而带领中城联盟的联合采购走上轨道。

目前为止,一共有90家房地产企业加入了房地产绿色供应链行动,其中销售额在前1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越来越多的同行通过中城联盟以不同形式加入田明的绿色道路。

显然,在推动“绿色”这件事上,田明是“高调”的,聚光灯下,他始终不遗余力地强调房地产行业绿色转型的必要性。

只不过,正如世人熟知,他也特别愿意重复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而真正一路保驾西行的苦难,因为它的重复、枯燥与繁杂,因为它超出大多数人的视野之外,而且是尽责的,就不太容易被提起。 

 谨慎与大胆 

40岁下海经商至今,田明的每一步都非常清醒和谨慎,投身地产洪流,他拒绝做一个赌徒,即使这看上去充满诱惑。

“我们经历过几轮,然后就以为这是常态,只要我敢赌,我就会赌赢。但是哪一天赌输的时候,你就完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才是负责任的态度。”

因为一直以来的稳健,不拿地王,不盲目拍地,到小股操盘模式,当其他房企在行业调整周期中捉襟见肘时,朗诗却能游刃有余。不过,田明依旧没有松口气,不断思考和危机感似乎是他的本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从住宅开发市场而言,他认为,过去十年,房地产住宅开发的高速、爆发式的增长阶段已经过去,因为市场对于居住的有效需求并不大。

田明向我们解释,所谓“有效需求”,前提就是消费者想买又买得起,而目前房地产市场中的需求很大一部分是“炒”的需求,这并不是房地产行业的问题,而是金融问题,只要钱少了,流动性不那么强了,问题将得到逐步解决。

“常识”是田明喜欢的一个用词,在他看来,大多数时候,那些看似简练却击中要害的观点,不过都是常识,只要你能始终保持客观冷静。

正因为认识到住宅开发领域的趋势,在逐步将开发业务由重转轻之后,田明开启了在创新业务上的步调,并且一反常态,显得颇为大胆。

“我看好公寓市场。”当我们询问朗诗为何要进入长租公寓时,田明的回答简单而有力。

在他去过和考察过的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城市里的租售比例一般都是对半开,而在中国,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