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集团新闻
集团新闻返回

永远不要谈什么征服,对雪山最好的仰慕是攀登

时间:2017-09-04

对于热爱登山的人来说,雪山之巅永远是无法遏制的向往。

我们为什么要攀登?

2017年8月,海拔6178米,伫立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和玉树州交界处的玉珠峰的昆仑山东段最高峰——玉珠峰,迎来了朗诗登山队。

这座常年被冰雪覆盖的雪山,似乎操控着天气,让变幻不定的暴风雪击退前来“征服”的登山者。但是对于朗诗人而言,登山从来都不是为了征服山,它是一个亲近自然的过程。

登山是一种甜美的苦役。攀登开始时普遍洋溢着英雄的浪漫主义情结,但一个成熟的登山者从来不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山的征服。正如校长田明所言:“我们征服不了山峰,征服的是自己,对山要有敬畏之心。”

怀揣着这份敬畏之心,34名朗诗人于8月21日汇聚格尔木开始了历时八天的向上攀登之旅,最终26人先后于8月28日和29日,把自己送到了玉珠峰顶点处。

挑战高海拔 忐忑但不退缩

凡是登山者都能体会到波兰著名登山家柯提卡(Voytek Kurtyka)话中的真谛:“攀登高山是一门忍受磨难的艺术”。此次玉珠峰之行也让朗诗人对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切的体会。

当队员们一路整装从海拔2780米的格尔木来到4200米的西大滩,驱车十公里爬升至海拔5050米的玉珠峰大本营后,再徒步4小时伴着雨水泥泞赶赴5600米的C1营地,以及最后冲顶6178米玉珠峰,每走一步都消耗着队员们的体力与意志。队员们笑着说:抵达C1营地时,只觉得泡面的香味弥漫上空,蓝天白雪都成为美丽的背景。

8月28日夜间,暴风雪不期而至,大雪覆盖了原本上山的脚印和路绳,朗诗登山队的冲顶之路变得更加艰难。凌晨5点,队员们从C1营地出发,昏暗的天空加上雨雪的肆虐阻击,海拔每上升1米带来的身心变化及强烈的高原反应,大自然的威力让人不容置疑。虽然倍感“险峻、苦虐、煎熬!”但每一个队员的眼中,都只有“前进”两个字!

上午11点,朗诗登山队A组14名队员全部登顶,6178米,险峻的山峰,透支的体力……到了此刻,只剩下激动、拥抱、庆祝。队员们立于群山之巅带着兴奋的心情俯瞰银装素裹的万年冰川。

8月29日,晴好的天气给B组队员冲刺创造了有利条件,凌晨3:40分出发,上午9:30分完成登顶。或许灰头土脸、或许身心俱疲,但朗诗人脸上洋溢着的是神采奕奕——是融入自然、突破自我的幸福感。

负责任的攀登 放弃未必是懦弱

雪山环境蛰伏着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甚至可能是生命之危的凶险,因而,每个人必须保持体力,将顽强意志上膛,把来自队友的鼓励当成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此次玉珠峰之行,朗诗登山队共26人登顶,未能登顶的伙伴们心中难免遗憾,但他们在正确的时刻做出正确的决定是对整个团队负责的表现。

一名中途主动要求下撤的队员表示,“虽然没有冲顶时的振奋,但却体会到暴风雪中钻进睡袋的温暖,来自队友们的无时无刻的关心也让我很感动,这次在尝试后仍感体力不支而做出下撤决定,也让我深深体会到‘负责任的攀登’是对自己、对团队、对家人负责任。攀登,还要继续······”

情暖雪山之巅

《登山圣经》里有云:“登山是用艰辛的方式来消磨时光。”听起来好像还有些许文艺气息,但是途中的种种艰辛,一定会让你怀疑当初为什么而出发,在持续地痛苦和磨难中,放弃的念头接二连三地袭来,此时如果没有专业教练无微不至的照顾,没有团队的温暖鼓励和情感安抚,这艰辛的过程可能只会换来失败的结局。

在朗诗的玉珠峰之行中,来自团队灵魂领袖田明的时刻叮咛与关怀令队友们倍感亲切。从出发前对团队安全问题的一再嘱托,到顺利登顶下撤,田明始终心系每一位队员的安全。

队友间的互相鼓励也为身处雪山的每一位成员带来温暖,当B组登顶下撤返回时,A组队员全队出动,带上补给品走出两公里去迎接。队员老朱说:“我们要站在山坡上,让他们看到我们。”让B组队员们感受他们已经“到家”,回到大家庭怀抱。

朗诗队员们在攀登过程中也没有忽略沿途的风景,冻土上盛开的苔藓小花、剪影般掠过视野的藏羚羊、静寂的冰川和皑皑白雪以及一只会随队攀登、对来往的登山队员迎来送往的黄狗。他们是这片白色荒原上的风景亦是这儿的主人,朗诗伙伴们的短暂“修行”因他们而更添生气。

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感谢自己一路上的坚持,在坚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更好的自己;我们感谢一路相伴的队友与向导,他们不仅与我们共生死,也分享着我们的苦与乐;我们更要感谢伟大的冰川之父的接纳,让我们在见识自然之大、意志之坚、队友之情后得以全身而退。